「生活在北部湾经济区的人们,可以早上从南宁出发去北海喝早茶,下午去银滩游泳,吃完晚饭还能回到南宁的家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开放合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延强谈及北部湾「同城化」时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其实,「同城化」远不限于南宁的动车开到「钦北防」,北部湾四市打电话只收市话费、银行转账不再收取异地费、异地就医可一卡结算……都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给区内居民带来的实惠。
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四市同城化改革,是广西全面深化改革的**亮点之一。目前,四市在通信、金融、社保、交通等同城化方面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户籍同城化作为*关键的抓手受到广泛关注,通关一体化也开始启动。近日,广西出台的《关于深化北部湾经济区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户籍制度、通关一体化等专项改革方案的重点任务,列出了具体时间表。
同城化效应:辐射全区新增长极
2013年7月1日,北部湾经济区移动通信实现同城化,电话用户直拨区内其他城市的电话按本地通话标准计费。
一年之后,开启医疗保险同城化管理模式,经济区内的居民享受同样的医保待遇,在6市定点医疗机构看病实现实时结算。北部湾经济区银行服务收费同城化也于2013年12月31日启动实施。南宁至钦州、钦州至北海、钦州至防城港3条沿海高铁通车后,北部湾经济区1小时经济圈开始形成。
这仅是北部湾四市「同城化」序幕初开。如今,随着同城化推进方案紧锣密鼓地实施,同城化成为热议的话题,并悄然改变着北部湾经济区大格局。
2011年5月,自治区政府作出在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开展同城化工作的部署。2013年1月26日,在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作出重要批示:「推进北部湾四市同城化是大势所趋,宜预作谋划、分步实施,破除体制障碍,将北部湾经济区真正打造成对全区经济起带动作用的新的经济增长极。」4月27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印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发展推进方案的通知》,同城化工作正式启动。
由易而难 三年推进九大领域
按照方案,同城化工作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将经济区通信同城化、交通同城化、城镇体系同城化、金融服务同城化、旅游同城化、口岸通关一体化、产业一体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同城化、教育资源一体化9个方面确定为优先推进的领域。2013年率先实现通信资费和服务同城化,启动金融服务同城化各项工作并重点推进,完成旅游同城化「六个一」工程阶段目标,并启动交通、教育资源等一体化工作;2014年实现旅游**、宣传促销、行业监管同城化;2015年年底完成户籍、通关等其他领域同城化。
「区域一体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是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李延强说,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不断推进,在产业布局、项目引进、城镇建设等方面,客观上要求破除有碍经济区健康发展的行政区划限制和体制障碍,积极稳妥地同城化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广西全面深化改革的**亮点之一,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四市同城化改革,将加快产业、人才、资金、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逐步形成开放程度高、竞争力强、带动和辐射作用大的新型城市群。
户籍同城化: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户籍同城化是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改革的「牛鼻子」。北部湾经济区户籍管理同城化**阶段工作目标已于2014年底提前完成,经济区范围内已全面实施了城乡统一的「一元化」户籍登记制度。未来2-3年,还将继续大力推进户籍管理以及与户籍相关的社保、教育、医疗卫生计生、住房保障、交通、旅游等领域的同城化建设。
「同城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户籍同城化是经济区同城化发展的龙头。」彭清华强调,以户籍同城化改革为突破口,方能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以人为核心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按照方案,近两年内,广西将取消城乡二元户口登记制度,在北部湾四市区户口迁移、落户条件更为宽松,办理程序更为简便。长期以来城乡二元户籍登记制度为人所诟病,北部湾经济区户籍同城化首先就要推进城乡户籍一元化。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2014年年底前取消城乡分割的按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登记办法,全面实行统一的「居民户口」登记制度。
此外,在四市工作居住的外来人口想要落户也更为容易。根据方案,北部湾经济区内今后实行户口准入年限跨市累计,经济区外来人口在四市范围内工作、居住及参加社会保险等连续年限可以跨市累积计算和接续,并对应享受居住地基本公共服务。
社保服务一卡通
户籍制度的改变绝非以统一的「居民证」替换区别城乡户籍的户口簿那么简单,更是教育、医疗、养老等附着在户口上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待遇的平等。户籍制度改革后,北部湾四市人员流动将会异常活跃,相应的社保等方面的保障也将实现同城化。根据方案,2015年起在四市率先发行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保事务于一体的社保卡,实现社保跨市领取待遇和缴费、转移接续、异地就医实时刷卡结算等功能。
在社保服务均等共享方面,方案还要求北部湾四市要统一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育等社会保障措施、管理办法和业务办理流程,实现四市社保一体化;统一四市就业服务和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建立统一的就业信息系统平台、就业服务市场和劳动就业**服务平台;开展新农合基金市级统筹试点,逐步实现农村医疗保障跨市就诊实时结算。
「要大力破除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制度性障碍,逐步消除附着在户籍上的各种公共服务差异,让所有经济区居民享有均等公共服务。」彭清华表示,户籍同城化的目标是要逐步实现区域内要素市场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户籍迁移自由化、综合管理便利化,促进经济区城际融合、城乡一体协同发展,为其它各领域的同城化创造条件。
通关一体化:打造六市一关
作为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9个优先推进领域之一,口岸通关一体化改革在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后开始启动。近日,自治区政府审议通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口岸通关一体化工作方案》,标志着广西在全国率先启动口岸通关「五个一体化」改革。按照方案确定的10大重点任务,广西商务厅作为牵头部门,已按先易后难顺序列出了行动计划表,所有改革全部年内启动,明年基本完成,*难的2016年也要完成。
出口货物转关繁琐、通关手续不便、企业办理监管手续耗时耗力,导致通关环节多、效率低、成本高……这一系列疑难杂症,已成为阻碍北部湾进一步开放发展的突出因素,不仅对区外、境外货源吸引力不足,就连区内也有近40%的物流绕道而行,造成「广西货不走广西港」的尴尬现象。
「广西要成为中国一带一路的枢纽,必须打通互联互通中所有影响效率的节点。」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韦朝晖认为,为了达到贸易物流无障碍通关、无缝隙对接,营造低成本、高效率的便利通关环境,北部湾经济区口岸通关一体化改革起点高、力度大,有的方面甚至开了国内的先河。比如,在全国率先提出「五个一体化」改革,四部门「三个一」改革,实现经济区「六市一关」等。
打造中西部通关*快口岸
所谓「五个一体化」,即行政管理、通关作业、信息技术、综合服务和口岸管理协调一体化。韦朝晖对这些一体化这样解读:行政管理上要打破界限,整合资源统一**;通关作业上从多部门分别查验的「串连」状态变成同时查验的「并联」状态;信息技术上横向打通各部门之间的隔阂实现共享;综合服务上提升口岸物流、商贸、金融、旅游等配套服务;口岸管理协调上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协作解决海陆空各类口岸事务。
至于「六市一关」,就是将北部湾经济区6个地级市范围内的7个隶属关区和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视同一个大的隶属关区。也就是说,进出口货物可在邕州关、北海关、钦州关、防城关、东兴关、凭祥关、玉林关、南宁保税物流中心、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及北海出口加工区这「7关4区」内自由流转。对进出口企业来说,「六市一关」无疑是重大利好,通过转关制度创新,货物在7关4区自由流转,不再需要繁琐转关手续。
关检合作「三个一」也是北部湾通关一体化的重点改革,是海关和检验检疫两个部门在口岸探索全新的执法合作模式。11月11日,南宁海关与广西检验检疫局两个部门的关检合作「三个一」率先启动,防城港口岸和凭祥口岸正式启动试点,年内向全区各口岸推广。明年,边防检查与交通(陆路)、海事(海港)等部门也将纳入「三个一」范畴,经济区内的进出口货物享受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待遇,广西将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通关*快、服务**、负担**」的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