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近,李克强总理在广西考察调研时指出:“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好、发展好,不只对西南地区,而且对中南地区,甚至对全国都具有战略意义,广西要成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新的战略支点。”北部湾经济区要成为“新的战略支点”,人才支撑必不可少。
钦州市作为北部湾开放开发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更是求贤若渴。近日,记者走访钦州发现,该市开放、突破常规的人才策略,不仅让北部湾成为高层次人才发挥的大舞台,也成为各种人才创业创新的试验田,激活了北部湾地区人才建设的一池春水。
有凤来仪 博士后翩然“飞”钦州
“我们是来自广州的10名博士后,想通过自荐的方式来钦州工作。希望我们对钦州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和促进钦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是今年4月28日,广东省博士后代表团给钦州市委书记肖莺子写的一封信。让一群在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工作多年的博士后们写信“求职”,似乎并不是件易事。然而,这座滨海之城却成了高端人才青睐的港湾。
“钦州作为**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战略的核心城市之一,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几年来,钦州市出台实施突破性人才政策的格局和力度之大也前所未有。”肖莺子的回信道出其中原因。
今年8月下旬,还将有10多名来自清华、北大、浙大等**高校的博士后来到钦州进行“双选”,确定来钦挂职服务的岗位。高端人才“凤凰”落户,将为钦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实际上,这次开创了广西遴选博士后到地方挂职留任先河的“双选之行”,仅是该市创新高端人才引进的尝试之一。7月27日,该市领军型创业人才“520”计划举行专家评审会,共有11个项目进行评审答辩。这些项目涉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与我区发展北部湾息息相关的5个产业领域,项目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具有一定**性。
近3年来,通过人才引进项目,钦州市共引进高层次人才473人,其中博士57人、硕士358人;引进政府雇员、**顾问各4名、发展战略咨询专家50名,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优势明显的高层次人才群体。
栽好“梧桐” 人才青睐北部湾
“钦州有保税港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等高端实业平台。如今,李克强总理提出广西要构建西南、中南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更是广西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选择到蓄势待发的北部湾比到发达地区更有用武之地。”1个月内两次到钦州摸底,暨南大学博士后彭咏波道出了他愿意来到钦州落户的缘由。
“在项目审批方面,由于有专业优势,很多涉及到环保、金属冶炼的项目就能加快审批速度。”现任钦州市钦北区新棠镇镇长的杨永冲,2011年清华大学化工专业博士毕业,对目前工作,他已得心应手。
“去年钦北区准备搞垃圾转运处理系统,需要对收集转运垃圾、焚烧处理、减少环境污染等进行调研……我的专业起到了作用,由于调研报告内容扎实,项目很快通过自治区层面认可及审批。”杨永冲一直认为,后发城市有后发机遇,潜力更大。事实证明,当初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据杨永冲统计,在他任钦北区发改局副局长的一年多时间里,经手审批的项目超过100个,资金则达四五十亿元。
在发达地区,这群**人才收入至少是现在的五六倍。“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一个干事的平台。有这样的机会,你也会放弃优越生活环境、工资待遇,来这里找你的梦。”2009年8月博士毕业来钦的韩文兵坦言。
韩文兵目前在钦州市住建委任副主任,分管城市**。“现在我不仅要画图,还要进行更科学的**,再把图纸变为现实,这不是一项很有意思的挑战吗?”对于韩文兵来说,从技术研究,到从事管理工作,是一种提升。
近年来,钦州市对引进的人才委以重任,并直接安排独立分管两三项具体工作,联系一到两个重点项目、重点工作,让他们直接参与协调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和棘手问题,放手让他们去闯、去干,对条件成熟的及时提拔使用,让人才有了充分的用武之地。
引凤“北”飞 人才高地风生水起
翻开钦州市干部人才“花名册”,一些领域高层次人才仍“捉襟见肘”。据统计,目前该市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超过100名。该市党委政府深知,只有采取非常的举措和超常规政策,才能更好地集聚人才、用好人才、发挥人才的**效益。
对此感触*深的莫过于曾是挂职人才,如今已担任钦州市常务副市长的高朴。高朴认为,必须确立“越是后发展越要重人才”的发展理念,加强和完善人才政策,切实提高软硬环境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同时,要围绕当地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大项目建设,通过摸底调研形成*贴近发展需求的人才引进计划,制定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策略。
正因如此,钦州市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工程之力度前所未有。2011年以来,该市按照“重统筹、建机制、打基础”的工作思路,突出高端人才、特殊人才、创新创业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开发,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北部湾经济区人才特区。
北部湾**的优势是港口,着力依托北部湾港口优势发展石化、钢铁、电子、医药、海洋经济、港口物流等重要产业,是将我区打造成为新的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钦州市围绕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中马钦州产业园主导产业制定了一揽子引才计划。从2013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用于人才招聘、引进和奖励,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实施到位。
“海鸥计划”,重点支持该市千百亿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柔性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筑巢引博”大行动,通过与**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等机构联动,引进急需紧缺博士后到钦州挂职服务;领军型创业人才“520”计划,用5年时间,依托中马钦州产业园等产业园区,聚集产业发展急需的领军型创业人才;“抓大壮小扶微”,鼓励各类人才来钦创业;“两条腿走路”,每年公开选派20名左右**本地人才赴新加坡攻读硕士学位……
尽管人才战略实施不久,但钦州已开始品尝到依靠“智力发展”的甜头,感受到人才对提升地方发展活力、竞争力的影响。钦州保税港区在开发建设中创造了“钦州速度”,管理与科技人才功不可没;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化产业园高层次和急需实用人才的引进和科学使用,为石化园区注入了生机和活力,2012年园区完成工业产值620.8亿元;2012年以来,钦州市微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北部湾经济社会发展的巨轮已扬帆起航,我们需要更多、更**的‘船员’。”高朴切身感受到,“我们到了有条件引进人才的时候了。”